2021年03月
曹奇勇,吴宏华,孙旭,等. 腹直肌旁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围手术期结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1,23(6):513-518. DOI:10.3760/cma.j.cn115530-20210317-00138.
自1965年Letournel开创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以来,髂腹股沟入路几乎被认为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前方入路的"金标准",有经验的医生可以取得满意效果。但其存在学习曲线长、不容易掌握等弊端,因此文献报道术后关节面解剖复位满意率为45%~76%。Keel等在2012年开创的腹直肌旁入路属于相对微创手术,操作难度低于髂腹股沟入路,关节面解剖复位满意率即使术后CT检查也能达到53%~94%,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74例髋臼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7例,男28例,女9例;年龄为22~8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1例,坠落伤16例,砸伤2例,平地摔伤8例。骨折Letounel-Judet分型:前柱骨折10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7例,横形骨折1例,T形骨折3例,双柱骨折16例;A组均患者采用腹直肌旁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B组37例,男28例,女9例;年龄为23~79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4例,坠落伤17例,体育运动2例,砸伤1例,平地摔伤3例。骨折Letounel-Judet分型:前柱骨折8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6例,横形骨折及T形骨折各2例,双柱骨折19例;B组均患者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
所有患者术前常规低分子肝素抗凝,并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以排除血栓。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均采用仰卧体位。所有患者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术后第2天鼓励患者起床活动关节,并尽早扶双拐或助行器不负重活动。
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位数为150(120,180)min,显著低于B组患者[180(150,2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A组与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分别为800(600,1 000)、1 000(600,1 300)m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价标准评定:A组:优28例,良6例,差3例,优良率为91.9%;B组:优22例,良7例,差8例,优良率为7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5)。A组术中腹膜损伤2例,股静脉损伤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6例;1例患者于术后出现一过性脑梗死;B组术中髂腰动脉出血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4例;2例患者术后清除伤口血肿;两组患者均无感染、死亡等并发症发生。A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4.3%(9/37),虽然低于B组患者[45.9%(17/37)],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腹直肌旁入路具有一定的技术优点。与髂腹股沟入路相比,腹直肌旁入路暴露范围明显增加,可以完整暴露与直视方形区及坐骨大切迹,并且能经骨折端直视负重区压缩,方便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能提高了骨折复位满意率。但本研究结果中腹直肌旁入路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91.9%)尽管高于髂腹股沟入路患者(7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考虑与病例数较少有关。在骨折固定方面,腹直肌旁入路兼具髂腹股沟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的优点:既可在真骨盆缘下方放置支撑钢板,对方形区骨折进行有效固定;也可沿方形区置入多枚长螺钉固定后柱,并且因腹直肌旁入路第2、4窗可完整直视方形区。对于螺钉方向的判断,腹直肌旁入路也更容易,相应也能缩短手术时间。 总的来说,腹直肌旁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在围手术期并发症相似的情况下,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的优点,为髋臼骨折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前入路选择。但是,腹直肌旁入路仍存在一定的腹膜损伤风险,血管损伤风险较高,且当需要处理合并的耻骨联合损伤或需跨耻骨联合固定、或合并对侧髋臼骨折时,与髂腹股沟入路一样,需另做切口处理。